【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每周前往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已成为深圳新益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袁茉莉这几年的指定日程。在马鞍岛上,新益昌已建起一个超7万平方米的产业园生产基地,另一个建筑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的园区也正在建设。后者建成后,新益昌将把分布在珠江口东西两岸多地的产能集中到这里,形成“深圳总部+中山基地”的布局。
深中通道通车前后,与新益昌相似的故事变得常见。深中通道开通,湾区融合提速,珠江口东西岸乃至整个大湾区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广深“合体”,加入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都市圈通过深中通道在大湾区的几何中心牵手。大湾区真正进入进一步融合的“内湾时代”。
深中通道深中大桥。 南方拍客 颜学敏 供图
融合始于边界。纵观湾区发展,“边界”区域总能诞生新的发展热点。深圳、东莞松山湖、佛山千灯湖……大湾区进入都市圈叠加融合发展阶段,下一个新的边界“融合点”或将在新“入群”的珠江口西岸诞生。
生长的边界
超级湾区,流量涌动。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奔走在城市之间。
数据显示,2023年,广佛两市间日均出行量185万人次,占湾区城市间出行总量27%,其中通勤出行占比四成。紧随其后的是深圳和东莞,两市日均出行量达到132万人次。而在深港交界,人流量也十分可观。2023年,深圳出入境人员总量达1.64亿人次,日均超过45万人次。2024年8月24日,深圳陆路口岸单日出入境旅客达94.3万人次,再次刷新纪录。
热度不断攀升的边界,是湾区发展的缩影。这些年,湾区城市间的“边界”变得模糊,随之而生的是充满活力的新“节点”。
改革开放初期,“前店后厂”的模式造就了深圳与香港互动的典范,也创造了“香港腾飞+深圳速度”的全球奇迹。到了2000年前后,湾区内部融合再次提速。在广佛、深莞区域,南海千灯湖和东莞松山湖先后诞生。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大湾区11个城市在彼此的边界地区新增了超过10个重点平台。
深中通道通车,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新的流动和融合新通道,开启了新的边界和节点生长周期。
翠亨新区马鞍岛。 南方拍客 连婉晴 供图
2024年10月25日,深中通道开通118天,车流总量破1000万车次。在这样的车流量带动下,珠江口车流互动也发生了改变。深中通道开通首周,虎门大桥双向车流量下降幅度均超过42%。在今年上半年,深中通道通车之前,珠江口的过江通道每天车流量约30万辆(次)。深中通道通车后,整体过江车流增加了20%。
珠江口变得更加热闹,东西两岸的边界距离也进一步缩短:深广中三城首次陆路相互直连,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融为一体。一个新交会点也随之诞生,广州南沙、深圳前海、中山翠亨新区成为三大都市圈的“边界”,在“黄金内湾”构建起一个新“三角”。新的融合和“爆点”正在酝酿。
融合的科创
俯瞰珠江口,“Y”字形的深中通道,将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中山翠亨新区连在一起。广州向南、深圳向西、中山向东,共同指向湾区之心。
事实上,在深中通道通车前,湾区城市间的互动合作已深入开展,科创成为其中的重要推力。
翠亨国际科创中心。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东莞松山湖,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华为终端等大科学装置和科技龙头企业星罗密布。在深莞交界,深圳光明科学城布局了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高校资源,与东莞松山湖遥相呼应。2020年,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同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成为全国第4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21年,香港特区政府发布《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正式提出构建“北部都会区”,计划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香港北部都会区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天然交汇点。香港与内地的科创联动探索将在这里开展。
以深圳、东莞为代表的珠江口东岸科创联动日益紧密,逐渐走向“世界级”,但却面临空间、土地使用成本等瓶颈。以江门、中山为代表的珠江口西岸城市群则刚好补上了东岸的短板。随着深中通道开通,这种契合以更便捷和更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对此,在深中通道的西登陆点,布局已经开启。
中山市中心城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在广州南沙,科创已融入城市战略。《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即《南沙方案》)明确指出,要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聚集。
中山也提前布局。深中通道前后,中山不断强化翠亨新区科创功能。在中山的发展战略版图中,翠亨新区将建设面向未来的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区,并积极参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向湾区“科创之心”靠近。
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科创协同正加快牵手。如今,中广核等来自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的一批科创龙头项目已进驻马鞍岛。2023年,深中经济合作区亮相,在“一中心、三园区”架构中设立“文化与科技合作基地”,宣告深中两地的科创合作进入平台共建阶段。香港也已“入局”。2024年9月,香港理工大学签约进驻位于马鞍岛上的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孵化器,共同开展科研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目前,中山还正谋划建设香港—中山高质量发展合作区,规划的重点区域就在翠亨新区。
跨越边界,在科创产业的推动下,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正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中山翠亨新区为“接口”,拉开了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新一轮融合。
【编者按】
回顾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进展不断。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建成通车,珠江口一体化发展加速落地。这一年,深中通道登陆点翠亨新区乘势而上,接连取得突破,登上湾区大舞台,成为湾区发展新格局中的代表样本。即日起,南方+中山频道推出“湾中新局”翠亨新区2024年度系列盘点报道,敬请关注。
采写:南方+记者 雷海泉股票配资入门